新華社沈陽1月10日電(記者 陳夢陽、汪偉、石慶偉)“同是一塊田,收入兩重天。”土地流轉讓沈陽市沈北新區農民王志剛迎來了華麗轉身。他興奮地告訴記者:“家裡30畝承包田流轉給輝山乳業公司後,每年不僅能拿到2萬多元租金,還被企業招工當上拖拉機駕駛員,每月領2000多元工資。”
      土地流轉打通了農業轉型增效之路,王志剛只是獲益者之一。按照明確所有權、穩定承包權、放活經營權“三權分置”原則,遼寧省多形式引導、規範化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償轉讓,大幅釋放黑土地產出效益,促進農民多渠道增收。
      能人返鄉,種地也能種出規模效益
      鐵嶺市是遼北糧倉。兩年前,在城裡搞建築賺了錢的聶明,回到鐵嶺老家新檯子鎮西三家子村,投資2500萬元,組建水稻專業合作社,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。聶明告訴記者:“原來一家一戶種地本錢高收益低,去年流轉給合作社後搞全程機械化,種出了規模效益,畝產達到2000斤。”鐵嶺縣蔡牛鎮農民趙玉國與鄉村能人合資入股組建合作社,聘請農業技術專家全程服務,去年大旱年景實現畝增產100多斤。
      如今土地流轉政策吸引越來越多的能人返鄉搞科學種田,帶動資本迴流和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。目前,鐵嶺全市土地流轉面積已達260萬畝,占比38%。鐵嶺市農委副主任張洪祥說,能人與農戶鄉裡鄉親的,沒隔閡,便於帶動村民共同致富。
      企業下鄉,集約經營讓黑土生金
      土地流轉促進了遼寧農業向產業化、集約化、現代化發展。
      位於沈陽北郊的沈北新區,62.5萬畝農田中,已有40多萬畝流轉,流轉率近70%。黃家街道王家村198戶村民將1046畝承包田流轉給綠洲農業公司,每畝年租金800元。綠洲農業公司負責人楊志告訴記者,園內已建成400個高標準日光溫室,種植藍莓、葡萄、油桃、彩椒等果菜新品種,每個溫室年收入最高10多萬元。
      在推進土地流轉中,遼寧重點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移。在沈北新區,輝山乳業公司將流轉來的14萬畝土地作為飼料生產基地和養殖農場,促進了農業產業化和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。遼寧紅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在沈北新區取得1600多畝土地經營權後,自主研發推廣紅樹莓新品種,委托原承包戶經營,每畝增收1萬多元。
      競價流轉,讓農戶利益最大化
      據瞭解,在土地流轉中,遼寧省尊重農民意願,本著公開透明的原則,通過競價流轉,流轉價格原則上不低於農民種田收益,確保農民收益最大化。
      海城市2014年4月成立了東北首家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,對擬流轉地塊進行權屬認定和價值評估,合理確定起拍價,價高者得到土地經營權,同等價格下本經濟組織成員和原承包人優先,不願意流轉的村民則通過置換方式重新獲得承包地塊。
      2014年以來海城已完成19宗土地經營權交易,流轉農田1.81萬畝,成交額1355.05萬元,高出起拍價94.6萬元。儘管競價提高了流轉價格,但比傳統的“袖口交易”更能保護農民權益,流入方也能得到法律保障,敢於加大農業投入。
      截至2014年底,遼寧省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達1270萬畝,占家庭承包總面積四分之一左右。  (原標題:遼寧:土地多形式流轉 農民多渠道增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bw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