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□ 本報評論員 肖暢
  昨日漢江武漢段水質超標,白鶴嘴水廠、東西湖區餘氏墩水廠檢測到出廠水質氨氮超標並停產。當晚市應急辦發佈水務集團消息稱,受污染的自來水未進入管網,且漢江下游各廠水質已受到嚴密監控,確保未達標自來水不出廠,市民可以放心飲用。
  應急消息昨晚9時左右發出,就在收到這消息前,極短的一段時間內,有關水污染的傳聞流傳開,慶幸的是又很快被證偽。起初收到片段消息的一些市民可能還憂心忡忡,經此解釋而馬上釋懷,惶恐的氣氛瞬間即散。在這極短的時間內,可能有人體會到一種暴雨驟歇的感覺。
  蘭州水污染事件剛剛過去,蘭州市民搶水的場景歷歷在目,時間間隔不久,應該說飲水安全問題並沒有脫敏,很多人甚至還有心理陰影。更往前看,像水污染等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一再發生,且經常隨之出現搶購、傳謠運動,滯後的政府應急卻一再表現為疲於撲火,不僅化解危機不力,且導致公信力扣分,公眾安全感下降。如果這類事件一再發生,幾乎就會形成條件反射,哪怕只是有謠言出來,都可能要醞釀出暴風驟雨的氣氛。
  在這個背景下看漢江水質超標,既讓人感到後怕,也更讓人寬慰,政府的應急處理和信息發佈表現妥當,可以說成功預防了蘭州事件重演,及時化解了一場可能面臨的公共危機。甚至可以想象,沒有應急信息的發佈,或者發佈過遲,哪怕水質得到嚴格控制,市民也未必放心飲用,而且對政府難免產生懷疑。
  這一事實可以說明,對未知風險進行預防,應急手段第一時間啟動,信息在第一時間發佈,做到零事故、零恐慌,我們的政府是做得到這些的,能力不是問題,關鍵是責任是否到位,是把市民身心安危放第一位,還是把“少添亂”以及方便化解責任看得過重。當然,比起事後救火,以及百般解釋,及時採取措施並公佈信息就是最好的辦法,也是唯一的辦法。這也證明瞭,正視一切可能的危險,不瞞著掖著,不但不會引來麻煩,而且會是一次加分。在這個過程中,武漢市民對政府的表現看在眼裡,相信會給予好評。
  曾經一些時候,政府閉鎖信息,關門應急,像是單打獨鬥,往往卻是把自己弄被動了,最後不得不在事後加倍應急、加倍發佈消息來收拾殘局,得不償失。這難道不是政府不相信公眾的結果嗎?及時應急與信息公開,就是要相信公眾是足夠理性的,人們在政府的透明表現中自然會做出理性的反應,會最大程度地配合甚至諒解,而這是最大的社會穩定。
  我們看到及時與公開的積極效果,並相信這是政府自然、正常的表現,並期待每一次危機可能發生之時,政府都能做到這一步,做到常態化。這當然就是一次次的持續加分,人們對政府的印象就在不斷改善中,政府、公眾之間逐漸形成良性的互動。這對政府來說是信任的累積與形象的提升,對公眾來說是理性的錘煉與激勵,實際上政府與公眾之間在培養互動與互信的習慣,對社會治理與穩定的好處無法估量。  (原標題:公開及時坦誠 市民才會安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r96zrbw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